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气象常识 > 天气现象 > 沙生植物的抗旱之谜

气象常识

沙生植物的抗旱之谜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23日  来源:天气预报网  编辑:天气预报网

  沙漠占地球陆地面积的30%,我国沙漠面积为10亿多亩,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2%。沙漠中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主要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沙漠地区年降雨量通常在25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更少,故水贵如金。二是昼夜温差大。三是风沙剧烈。但在沙漠干旱炎热的严酷条件下,竟然有许多植物对这种独特环境产生了很强的适应能力。
     
   沙生植物的抗旱本领,首先是形态上发生了变化。其叶片往往缩得很小,尽量减少水分从体内的散失。有些抗旱植物体内有非常发达的贮水组织,可在短暂的雨季拼命吸收水分,并把水贮存在体内,以便在干旱的时候慢慢地“饮用”。还有些沙生植物是利用发达的根系来抵御旱灾,其根深惊人,根系扩展深度是地上部分的数倍至数十倍。沙漠里“英雄树”胡杨,根系就特别发达,侧根可伸到十几米甚至更远吸收水分,人们称之为“潜水植物”。沙生植物另一种抗旱本领是缩短生命周期,它们在短暂的降雨期间迅速生长发育。如窄叶苔的生活周期只有30—45天,干旱季节来临就完成了生活史。
     
   另外,沙生植物在代谢途径上也有独到之处,白天气孔关闭,夜间开放。这样能减少水分的过度蒸腾,又可利用前天晚上吸收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而夜间空气湿度较高,光照很弱,这时气孔打开吸收二氧化碳,既能提供白天光合作用的原料,又能减少水分损失。这也是沙生植物适应环境的典型生理表现。
     
   所以,沙生植物以自身的这些生长特点来抗御干旱,顽强地生长在沙漠恶劣条件下。
  

相关资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