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是气象灾害之一,一般多出现在秋末和春初季节。从全国观测资料分析可看到各地都有可能出现霜冻。但各地的霜冻日数有较大差异。东北地区出现霜冻日数较多,年平均有140天以上,而南方广州、南宁、海南、福州、台湾出现较少,年平均只有几天,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不出现霜冻。
秋末春初期间,夜间晴空无云、静风时,由于辐射冷却、气温下降到0℃以下的时候将出现霜冻。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那么出现霜冻的时候,农作物本身有什么变化呢?
每当出现霜冻的时候,植物体表面温度都在零度以下,植物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之间的水分就被冻结成微小冰晶体。这些冰晶在植物内部又要凝华细胞的水分,冰晶又逐渐长大。由于冰晶体的相互作用,细胞内部的水分向外渗透,使植物的原生质胶体物质凝固。这样的霜冻过程在几小时内形成,最终造成了农作物因细胞脱水而枯萎死亡。
防御霜冻造成农业灾害的措施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如:选择适宜种植地区,营造防护林、选用作物品种等。人工防霜冻是人们主动采取措施,改变易于形成霜冻的温度条件,保护农作物不受其害。
1.“硝蒽”烟雾剂防霜冻
1993-1995年秋季,吉林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分别在农安县华家乡、龙王乡、盘石县取柴河镇进行人工防霜冻作业试验。每次试验面积为100公顷,划分为作业区和对比区。在作业区内设置“硝蒽”防霜剂发烟点。保护玉米、水稻、高粱、大豆、白菜不受霜冻之害。与此同时布置十个气象观测点进行温度、湿度、风、地表温度等测量。每当预报夜间、晴空、静风,可能出现霜冻时,即进行熏烟作业,使烟雾覆盖作业区。这种厌恶阻止了地面向天空长波辐射降温的作用,所以农作物周围环境温度都高于未有烟雾的对比地区,一般高出2-3℃。这样就可以使作业区,不会出现霜冻,农作物能够正常生长。由于防霜冻效果的作用,作物生长期可延长5-7天,致使玉米增产14%-20%;高粱增产17%-24%;水稻增产9%-12%,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2.杀灭冰核细菌防霜冻
农业科学工作者研究农作物生态时发现,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附生在不同植物的表面,而这些细菌具有成冰晶核活性的特点。大量实验证明,在植物体表面附生众多冰核细菌的时候,植物细胞内水分出现结冰时的温度为-1--2℃,均高于植物体没有附生冰核细菌的农作物,这就是冰核细菌的活化作用。
既然冰核细菌能够使植物细胞在-1--2℃结冰,人工可以用药剂消除植物体表面的众多冰核细菌,使植物体能在较低的温度时结冰,就变成了耐霜的植物。
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从各类药物中筛选出抗霜剂1号,抗霜素1号和抗霜保三种防霜药剂。
应用抗霜剂1号喷撒在苗期玉米叶上,防止霜冻的效果明显,成功率为80%。
3.覆盖法
防霜冻用土覆盖法效果很好。例如棉花刚出土时,可用犁翻起土盖在幼苗上,能够使苗周围温度升高不受霜害,霜冻后再扒开覆土。
这种覆盖可以维持2-3天或更多几天,等到天气回暖后再清除覆土,幼苗能很快恢复生长。另外为了西瓜苗不受霜冻,可以用牛皮纸做防霜帽,盖在瓜苗上,周围用土压好。纸帽下的温度1-6℃,外边的最低温度为-2℃。看来每亩田间株数较少的作物用纸帽防霜冻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4.喷水法
喷水防霜冻的原理是从水压机的喷头温度高于0℃的水,落在植物体上很快会结冰。当水结冰时释放出大量热量,就会使植物体温不会下降。不断喷水,不断结冰,才使植物体温保持0℃。用喷水防霜冻的时候,必须湿球温度0℃时开始喷水才能有效果。当日出后温度升高、冰融化,植物恢复原来状态。另外这种方法最适合果树不怕结冰压断树枝的植物体,千万不要用于玉米、黄瓜等怕压断枝叶的植物。
5.扰动法
在夜间局部地区出现辐射冷却,地面温度低,而距地面10-20米高度气温高时的气象条件叫逆温,这时也常常出现霜冻。人们常用大的风扇使上暖下冷的空气混合,提高地面温度进行防霜冻。澳大利亚人曾将直径6.4米大风扇,安装在10米高的铁架上,霜冻之夜,开动风扇扰动使空气混合,在15米半径内升温3-4℃,防霜冻效果很好。美国用直升飞机在低空飞行,飞过后使空气扰动升温2-5℃,升温持续20-30分钟,连续飞行能在较大范围内防御霜冻。
6.加热法
应用煤、木炭、柴草、重油等燃烧使空气和植物体的温度升高以防霜冻,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江苏有些果园为了防御霜冻,挖“地灶”在霜冻出现之前,将干草、树枝等放在“地灶”内燃烧,释放出热量,使周围温度升高,植物体不会出现霜冻,效果很好,但这种方法会造成污染。
另外近年来试验一种增热物质。在霜冻出现之前,将增热剂撒播在植物垄沟内,它的夜间可增温2.5℃。常用的增热剂如石灰,它能够释放出热量,促使植物体周围温度升高1-2℃。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