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气象常识 > 人工影响天气 >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

气象常识

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发展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23日  来源:天气预报网  编辑:天气预报网

  
   气象灾害严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使天遂人愿,风调雨顺,自古以来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为此,历史上出现过不少开创性的尝试。
  
   早在几百年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开始了用土炮轰击雹云,以达到防雹目的的试验。意大利先用教堂敲钟,后用大炮轰击雹云,试图达到防雹的目的。
  
   面对干旱威胁,许多人试图人工降雨。根据大战后战场往往下大雨的经验,1891年前后,美国曾试验用大炮轰云。用气球和火箭携带炸药到云中爆炸等方法,以增加降雨量。1903年,澳大利亚试验将氢气引入空气中以抬升气块,从而使气块冷却、成云致雨。还有人设想用加热气块以抬升空气,用机械方法利用鼓风机抬升空气,或用电学方法播撒娇带电沙粒等方法促使降雨形成。遗憾的是这些方法不是收效甚微就是完全失败。
  
   人工消雾方面的尝试也不乏其例。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在飞机跑道两侧设置很多大火炉,用来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以保证作战飞机安全起降。
  
   1931年,荷兰人范拉特在云中从飞机上撒下1.5吨干冰,结果下了雨。他认为这是由于干冰粒磨擦带电,引入云中的电荷导致云滴合并增大,因而产生降雨,错误地解释了干冰的催化原理。接着,欧洲一些国家重复了干冰试验,均未成功,因而对此发现产生了怀疑。
  
   直到1946年,美国人谢弗等人在实验室中发现,将干冰块引入过冷雾中之后,便出现了大量冰晶,干冰的催化作用从此被确认。接着,谢弗从一架小飞机中向一块-20度的层状云播撒了1.36公斤干冰,5分钟后云滴全部转化为雪,下落600米后在干空气中蒸发了。这表明用少量催化剂改变过冷却云,可以达到降雪、消云的目的。
  
   1947年,美国人冯尼古特通过实验发现,在过冷雾中引入碘化银烟粒后,也能产生大量冰晶。用碘化银催化不需飞机,设备简单,用量很少,费用低廉。因此,一时之间,在美国出现了许多人工造雨公司,在其他国家也迅速推广开来。
  
   我国从1958年开始了大规模人工降雨试验。先是在东北用干冰催化降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人工防雹、消雾的工作也处在尝试之中。

  

  

  

  

  

相关资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