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地震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有时候感觉地震都是在晚上的时候发生的,为什么地震要发生在晚上?地震不可以提前通知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地震的危害不仅在于突发性强,而且大多出现在夜间,甚至在深更半夜人们熟睡时突然降临。例如:
1906年4月12日,美国旧金山8.3级大地震,发生在清晨5点12分;
1906年5月22日,智利发生的20世纪最大的8.9级地震,是在日落后的19点11分;
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7.8级大地震,发生在凌晨3点42分;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发生在清晨5点46分;
据统计,1985年我国境内共发生25次5级以上的地震,竟有20次发生在日落以后的19点至次日凌晨6点之间,占总数的80%。
大家知道,月球的引力可引起海洋潮汐现象,这种变化并不限于海水,固体地壳也同样可以发生潮汐,只是我们一般很难发现而已。用精密仪器测量则可以发现,在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固体地壳也可以有 0.5米左右的潮汐振幅。地震虽然是地球内部运动的反映,但有时当它蓄势待发而未发时,月球引力所产生的固体潮便起了一触即发的作用,使积蓄已久的地震能量一下子迸发出来。
地震不仅多发生在夜间,而且还常发生在农历初一、十五月相为朔望的时刻。这也是因为在朔望前后,月球的引力潮汐会达到较大值的缘故。如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正是农历十七,1993年9月30日印度地震正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时发生,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则是农历七月初二。1990年2月10日凌晨1点57分,太仓5.1级地震,正是发生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佳节。
其实最大的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太复杂,没有规律可循,这不同于天气预报可以通过卫星云图与大气层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报。
在经常发生地震的地方,地壳的运动是相当频繁的,根据如今现有的科技水平根本无定法判断出哪一个地壳运动才是地震的形成来源。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实际上很早以前就有科学家进行了模拟实验。科学家通过将地壳的整个运动的完整的数据输入到人工智能的计算机器中,通过算法学习进行就算分析,进而得到地壳释放能量与断层状态的变化数据。
通过大量的训练,这样的人工智能计算已经能够从多个地壳运动的信息中准确预示出将要发生的地震的信息。
这样的模拟实验终究是实验并不能运用到现实中,在现实中的地震是无法模拟的。所以在实际情况下,科学家们又开放大脑,利用仪器进行地震检测,那就是慢地震。
顾名思义,慢地震就是由于地壳断层之间的互相的缓慢的滑动引起的,这就导致它释放能量的速度变得缓慢,过程变得十分漫长,短则需要数周,长则需要几个月。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科学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的检测,再通过人工智能计算机进行计算,结果证明人工智能的的确确能够将下一断层的互动的时间算出来。
这种慢地震是一种特殊的情况,因为其特殊性,实际上常规的地震时间段、伤害大,并且每次地震的情况都不一样,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所以,想要攻破这项技术还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和精力。
2021年10月15日5时10分在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北纬44.17度,东经120.29度)发生4.7级左右地震,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一.厨房或厕所多为建筑物主构架支柱所在.牢靠..
二.空间小.不容易坍塌..
三.东西较少.减少砸伤..
四.有水.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