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网讯,元旦过后,我们就要迎来春节,而在春节到来前后,将会开始浩浩荡荡的春运。据相关部门最新消息,预计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于2022年2月25日结束,所以春节返乡的朋友要注意哦。不过,为了有效防疫,各地会发布相关返乡规定,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
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
12月18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会上,国铁集团劳动和卫生部副主任伍世平介绍,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2月25日结束。据预测,明年铁路春运的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等基本出行需求,将保持一定规模,可能较2021年有较大增长。
今年,铁路部门将运用多条铁路新线建成投产、动车组装备数量增加等铁路发展成果,2022年铁路春运能力较2019年提高10%左右,售票和乘车组织时将严控列车载客率,有条件的列车实行分散售票,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对宽松、较为有利的运力条件。
在乘车全流程站车防控方面,全国铁路各大火车站认真落实属地政府疫情防控要求,按规定做好旅客进站测温验码等工作,严防不符合乘车要求的旅客进站上车;强化车站客流组织,引导旅客有序分散进站候车,使用自助设备等非接触式服务,减少接触传播风险;停止列车餐车堂食服务,改为送餐至车厢座位;加强站车广播宣传,提醒旅客做好个人防护;强化站车通风消毒,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
运行途中,旅客列车上按规定预留隔离席位,车站内设置应急隔离场所,规范配备列车、车站应急处置备品,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培训演练,做到应急有备。加强铁路和地方、车上和车下联防联控联动,一旦发现涉疫旅客,立即按照规定科学规范有序做好处置工作。
关于“双节”返乡规定:
北京:有1例及以上本土病例地区人员严格限制进京
进(返)京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14日内有1例以上(含1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在地旅居史人员严格限制进(返)京。
北京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进(返)京地区人员在购票前需要先核实相关防疫政策,出现本土疫情地区人员如已经购票,抵京时也可能会被劝返。
天津:中高风险地区返津实施14天集中隔离
2021年12月11日起至2022年3月15日,来津返津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从涉及疫地区回津应主动向社区、工作单位等报备。
严格限制人员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和陆路边境口岸城市。具有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或陆地边境口岸城市旅居史的人员实施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核验制度,14天内具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实施抵津后14天集中隔离。
上海:元旦春节期间非必要不组织年会、节庆聚集
上海卫健委表示,元旦春节期间非必要不组织年会、节庆聚集,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非必要不离沪。
浙江杭州:非必要不流动
非必要不流动。对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实施“14+7”健康管理措施,即先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继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观察。入浙时需核验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河北石家庄:建议市民非必要不出行
加强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聚集性活动管理,建议市民非必要不出行。无论是中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地区返(抵)人员均需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以及行程码才可通行。
12月15日,石家庄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疫情期间,相关政策动态变化快,建议如果元旦春节有要返乡人员购买车票前先咨询当地防疫政策是否发生变化。
河南郑州:中高风险地区来返郑人员隔离“14+7”天
对自中高风险地区所在乡镇或者街道来(返)郑人员落实“14+7”隔离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健康监测;到达新郑机场、高铁东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须持有健康码绿码、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江苏南京:中高风险地区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
所有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地,或有本土确诊病例所在地来宁返宁人员,应在抵宁后尽快且不得超过12小时向所在社区报告,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主动配合做好信息登记、后续根据在宁停留时间按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江西南昌:建议24小时内不少于1次的核酸检测
江西省外返(抵)人员到达后须查验绿码,建议开展不少于1次的核酸检测(抵达后24h内)。中高风险地区返(抵)人员,实施“14+7”,即实施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期间隔日开展核酸检测,健康监测期满后再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广东广州:建议抵达后48小时内主动核酸检测
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实施“集中隔离14天”,在第1、4、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对国内有本土疫情发生的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返)穗人员,抵穗后在机场、火车站或24小时内尽早就近做一次核酸检测,并自我健康监测14天。
12月15日,广州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告知记者,按照当前规定,外省抵达广州人员建议抵达后48小时内主动在所属社区做一次核酸检测。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