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文化 > 江西地方戏曲有哪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

天气资讯

江西地方戏曲有哪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在江西的戏曲文化中,戏剧剧种十分多,特别是采茶戏,地域上的不同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采茶戏剧。那么,江西的地方戏曲究竟都有哪些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些发扬赣地文化风采的江西地方戏曲吧。

赣剧

赣剧是一个兼唱高腔、乱弹、昆腔及其它曲调的多声腔的传统戏曲剧种。所用方言为赣语。其起源和前身为弋阳腔,为著名的古代四大声腔之一。弋阳腔饶河班、信河班两大流派1950年相合,随后进入省会南昌,1953年正式成立江西省赣剧团,弋阳腔于是更名为赣剧。

赣剧的弹腔,以二黄、西皮为主,其它还包括秦腔、高拨子、浙调、浦江调和文南词诸腔,其中优美动听的文南词腔调尤受群众的欢迎。解放后,赣剧艺术进行改革,整理、改编演出了《梁祝姻缘》、《还魂记》、《窦娥冤》等优秀传统剧目。

赣剧的发展对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44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弋阳腔

弋阳腔,传统戏曲声腔之一。简称“弋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声腔,它源于南戏,产生于信州弋阳,形成于元末明初。是宋元南戏在信州弋阳后与当地赣语、传统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蕃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赣语高腔。

弋阳腔的唱腔结构、伴奏及行当与余姚腔、昆山腔、海盐腔基本一样。据清·李调元的《剧话》: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由此可知,弋阳腔又通称为高腔。弋阳腔又有徒歌、帮腔、滚调等演唱形式,配以锣鼓,气氛热烈,它的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的特点,深受广大劳动群众的欢迎。

盱河戏

盱河戏,流传于广昌县境的一个古老剧种。别名大戏、土戏。盱河戏发祥于甘竹镇,原先专唱高腔,后与皮黄诸腔盱河戏相结合,遂形成以唱皮黄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的大型剧种。因该剧种只流行于盱河流域,1981年正式定名为盱河戏,并建立了广昌县盱河戏剧团。

主要招式有起霸、捞剑寻月、金钱跑马、观音观掌、落马擒王、团牌摆阵、长棍开操、花枪对打等。其特点为,原专唱高腔,后以唱皮黄腔为主,表演豪放而凝重,炽烈而规范,是古老而传统的民间艺术。

东河戏

东河戏是在江西省赣州市东河片地区高腔的基础上,逐步融合了昆曲、宜黄调、桂剧、安庆剧、弋板、南北调、秧歌调等,发展成拥有高、昆、弹三大声腔较为完整的汉族戏曲剧种。因其形成于赣州东面贡水流域,故称东河戏。东河戏中的乱弹腔首先将自己的观众定位于下层百姓,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实际也证明它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古老而独特的赣州东河戏,是客家先贤创造的戏剧艺术财富。它丰富多彩、风格独特、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立足农村的表演形式,赢得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青睐。在赣州东河一带的乡村中,仍然保留着众多民间东河戏班,在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时,人们都会邀请戏班唱上几台大戏。

宁河戏

宁河戏起源于江西修水,由酬神还愿的的傩戏发展而成的汉族戏曲剧种,角色分类与徵剧相似,但更为细密,舞蹈动作特点甚多,唱腔以二犯与西皮为主。传统剧目中《文公走雪》、《铜桥渡》、《采石矶》等剧较为罕见。

宁河戏又称“宁州大戏”或“宁河班”。是江西大型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它发源于修水县,流行于赣北及湘、鄂、赣交界一带。宁河戏文武兼备,唱、念、做、打完整成套。传统剧目可查者约4000余种,多系整本,声腔以二凡和西皮为主,兼收徽调、昆曲和民歌小调。

标签:江西地方戏曲哪些发扬文化风采
相关资讯阅读

热门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气象常识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