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在本地发展起来之后,开始走出河南,向其它地方发展。当河南坠子在天津扬名立万之时,进入北京的坠子演员也开始了他们的表演和传播之路。那么,在北京发展起来的坠子名家都有哪些人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河南坠子在天津扬名立万的同时,有一部分坠子演员进入北京,并逐渐形成了“北京字儿、河南味儿”的河南坠子。20世纪30年代成书的《江湖丛谈》记载:“天桥的坠子,开荒的不是坤角,是个男角,这人满脸的麻子,一个人自拉自唱。社会人士瞧他又拉又唱,可是听不出他唱什么,那时正是民国十二三年,社会上还没嚷穷哪,做艺的人挣钱亦容易,这个唱坠子的每天能挣两三元。”
这个满脸麻子的人姓车,人称“车大麻子”。他演唱用的是纯正的河南话,北京人听不懂,觉得有点土,但他有滋有味的自拉自唱,还是吸引了不少眼球。于是唱坠子的男女班纷纷来到北京,当时较早在北京出名的坠子演员是卢永爱、大老黑(名叫任永泰)两口子,两人对唱,卢永爱唱做俱佳,身段好看,表情细腻;大老黑专会抓哏,善滑稽。
随之成名的是姚俊英,她的演唱被称为“是地道的河南滋味,唱一句弦儿跟一句的音韵,令人听了真有绕耳三日不断的妙趣”。她当时演唱的曲目有《小黑牛》、《刘二姐拴娃娃》、《许仙游湖》、《黛玉悲秋》等。
1932年前后,河南坠子女演员董桂枝、程玉兰姑嫂以及唱武坠子的男演员、琴师王永安等先后进京献艺谋生,与姚俊英一起开创了河南坠子在北京的繁荣,演出场所也逐渐从天桥转向城内各处的杂耍园子,这是河南坠子演出总体水平在北京得到进一步提高的结果。董、程二位在天津成名已久,北京的听众最喜欢听她们姑嫂两人的对唱,她们对唱的曲目有《蓝桥会》、《相府借粮》、《玉堂春》等。
1936年到1938年间,“坠子皇后”乔清秀两度进京,在西单游艺社短期演出。
20世纪40年代后,又有李雪芳、马忠翠、李玉玲等坠子演员活跃在北京曲坛。
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北京的河南坠子演员是姚俊英、马玉萍、刘慧琴、李少华等。姚俊英当时的演出主要是与马玉萍唱对口坠子,深受北京听众喜爱。出生于河北大名的马玉萍嗓音甜美圆润,她因在唱腔上大胆出新、勇于改革而享名。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