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诸多地区,都有属于各自民俗的节日活动。今天,要通过巴蜀文化介绍的是关于巴蜀地区世代相传的节日习俗。看看其节日习俗和汉族有什么样的不同,又有什么样的特色。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巴蜀盆地内的最流行的年节古俗是汉族的习俗,它与中原地区的民俗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它的不同之处。由于巴蜀从来是四方移民移人之地,历史上有过几次大的移民,特别是“湖广填四川”,使巴蜀盆地内的民俗带有兼容南北,并蓄东西的复合型特点。
所谓“一方之会,风俗分杂”(《周书·辛庆之传》),正是巴蜀民俗特色的生动说明。岁时节令有春节过年、清明上坟、灯会、花会、端午食棕子、划龙舟、中元祭祖、中秋吃月饼等等,均与中原地区相似。
但其中也有巴蜀自己的特色。例如,春节贴春联之习就起源于巴蜀。后蜀时,孟超自吟“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贴在宫门上,代替过去贴桃符、郁垒,这是我国春联之始。
大年初一到成都武侯祠游喜神方,烧第一柱香,称为“头香”,即以为吉利,这也是成都特有之俗。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是从晚唐兴起的巴蜀特有习俗,其俗源于杜甫与高适之间的人日诗话。
上元二年(761年)高适寄诗杜甫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为纪念杜甫,人们便选择人日这一天游览杜甫草堂。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为草堂撰有一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就是记人日游草堂的习俗。
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宋陆游曾有诗写成都灯会盛况:“鼓吹连天沸五门,灯山万炬动黄昏。”作为古俗,成都的灯会与灯市都在元霄前后,灯市的繁华不亚于灯会的璀灿。
清人有竹枝词写灯市:“城隍庙前灯市开,人物花枝巧扎来。高挂竹竿求主顾,玲戏机巧斗新裁。”又有竹枝词写灯会:“看灯大放闹喧天,狮子龙灯竹马全。看过锦城春不夜,爱人惟有彩莲船。”灯会与灯市相结合是成都独有的特色。
除了成都之外,四川各地几乎都有灯会,发展到今天,已经以其多姿多彩驰名海内外。四川灯会以成都灯会历史最悠久,以铜梁灯会的纸扎龙灯工艺最精湛,而自贡市的“国际恐龙灯会”则以其规模大、门类多、花样新而为四川之冠,已在海内外多次展出,为四川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成都花会源于唐代的花市,以后历代相沿。赵祥《成都古今集记》说:“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到明清时,花农逐渐集中于青羊宫,每年二月十五日定期开市,至今犹然。
端午节龙舟之习,巴蜀与中原相同。但在唐宋时期,蜀地的划龙船是在三月三日,后来才改为五月五日。
清明上坟之俗起于西汉,巴蜀一直流行至今。过去西蜀地区在这一天要卖欢喜团,小商贩以各色炒米作团,用线贯串,叫“欢喜团”,这是巴蜀不同于中原之处。
巴蜀节令习俗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俗好众人参加的游乐,“西蜀游赏之盛甲于天下”,并且其游赏习俗常常同各种艺术表演相结合,“倡优歌舞,娥瞄靡曼”,体现了蜀人重文学儒雅之风的特色。
例如每年四月十九日院花夫人诞日举办“浣花大游江”,这就是自唐代以来成都独有的习俗。这一天倾城出动,锦江舟接樯衔,两岸彩棚连座,十里不断。地方官带头出游,叫做“邀头”,百姓人家则自带座具“邀床”,因此这一活动又叫“邀游”。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