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文化 > 古代女子妆容:花钿是什么

天气资讯

古代女子妆容:花钿是什么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现在不管男男女女都需要装饰一番才肯出门,如今女同志们出门前一定是需要适当的画一下装的。在中国礼仪文化中化妆术里有一种叫“花钿”的化妆术,但是你知道“花钿”的有来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相传三国时期,吴太子孙和酒后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颊,太医用白獭髓调和琥珀给邓夫人治伤,伤愈之后脸上留下斑斑红点,孙和反而觉得邓夫人这样更为娇媚,很快宫廷、民间就兴起了丹脂点颊,而且流传到后世。梁简文帝诗:“分妆开浅靥,绕脸傅斜红。”即在形容这种妆饰,诗中的斜红是一种和面靥配套的面饰。面靥在唐朝时依然风行,高承《事物纪原》中记载:“远世妇人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从南薰殿旧藏的几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贴花钿在宋代犹有余风。

关于花钿的起源,民间流行着许多传说,有人说源于汉代,有人说源于六朝,也有人说源于唐代。追溯我国女子在面部描绘或粘贴装饰图案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兴起了,“比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女俑的脸上,就点有呈梯形状的三排圆点,河南信阳出土的楚墓彩绘木俑的眼皮之上也点有圆点,这应该是花钿的雏形,所以花钿的起源要远远早于民间所传说的那样,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从形象资料看,花钿的质地形状千差万别。最简单的花钿仅是一个小小的圆点。复杂的有用金箔片、珍珠、鱼腮骨、鱼鳞、茶油花饼、黑光纸、螺钿壳及云母等材料剪制成的各种花朵形状,其中以梅花最为多见。这可能是承寿阳公主梅花妆的遗意。五代后蜀孟昶妃张太华《葬后见形》写”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细“,诗中的翠钿是用翠鸟的羽毛制成的。宋代陶谷所着《潸异录》中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这是用蜻蜓翅膀做花钿了”。

此外,花钿还有许多复杂多变的图案,如牛角形、扇面状、桃子样等,而更多地是描绘成各类抽象图案,疏密相间,匀称得当。这种花钿贴在额上,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把女子妆扮得雍容华丽。近来反映唐宫生活的电视剧不少,无论是高阳公主、太平公主、武则天还是杨贵妃,在前额上都有一个红色或金色的小饰物,有的就像用颜色点了个花点,那就是所谓花钿了。

花钿的颜色丰富多彩,其颜色取决于花钿的质料,如金箔片为金色,闪烁反光;黑光纸为黑色,烟烟闪亮;鱼腮骨为白色,洁净如玉。其他根据图案需要绘上各种颜色的,更是争奇斗妍,绚丽多采。最为奇特的是一种”翠钿“,它由各种翠鸟羽毛制成,整体花钿呈青绿色,晶点闪闪,清新别致。唐温庭筠《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五代后蜀张太华(孟昶妃)《葬后见形》诗”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细“,都是指的这种希罕饰物。

标签:古代女子什么
相关资讯阅读

热门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气象常识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