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文化 > 具有高艺术价值的民族舞蹈:阿尺目刮

天气资讯

具有高艺术价值的民族舞蹈:阿尺目刮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傈傈族的歌舞绚丽多姿,傈傈族的民族舞蹈为傈傈族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阿尺目刮”则是傈傈族民族歌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阿尺目刮”是“山羊的歌舞”,这歌舞不用乐器,是一种人们自娱自乐的舞蹈,而且唱词还十分的丰富,没有界限,可以即兴自编,是种十分有趣的歌舞。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傈傈族的民族舞蹈“阿尺目刮”。

“阿尺目刮”的来源据说与傈僳族群众的半农半牧,特别喜爱饲养山羊有关。据介绍,当地傈僳族崇奉原始宗教,但无庙宇,宗教活动大多通过歌舞进行,也就催生了“阿尺目刮”。

“阿尺目刮”的发源地是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叶枝乡同乐傈僳大村,这个村寨的傈僳族居民全部是用原木搭成的“木棱子”,呈阶梯状一层层分布在山坡上。

乐歌以领唱和伴唱合成,每一乐曲开头,都有一个无唱词内容的起音,其音颤抖悠扬,宛如旷野里山羊的悠悠长鸣。参舞者分男、女两队,每队有一名领唱者,其余合唱。

唱词内容十分丰富,可从远古洪荒的神话传说唱到身边的生产生活,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也可即兴自编自唱。

“阿尺目刮”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舞蹈,仅流传在以叶枝乡为中心的澜沧江上游地区,是一种群众性自娱性舞蹈,其特点是不用乐器,自始至终踏歌起舞,曲调可缓可急,且跳动幅度较大,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

阿尺目刮的起源

“阿尺目刮”———山羊的歌舞,是流传于澜沧江上游的傈僳族传统舞蹈,“阿尺目刮”是来自远古的歌,曲调深沉悠远,如山羊长鸣,音色婉转舞步多变。维西县叶枝乡同乐村是“阿尺目刮”的故乡。“阿尺目刮”的歌词内容丰富,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欢庆丰收,迎送宾客等方方面面;舞步古朴,多变,至今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跳法。那震撼山谷的歌声,粗犷雄建的舞姿使人回味无穷。

“阿尺目刮”是傈僳族历史的真实写照。傈僳族是山的民族,其族源、迁徙历史、文化习俗等大多以民间文学和口碑相传下来。傈僳族是追赶太阳的民族,太阳哪方落就往哪方迁徙。在三次大规模迁徙过程中,澜沧江是西迁的主要通道,成为傈僳族文化的聚集和传播带。

“阿尺目刮”以热烈奔放、粗犷有力的歌舞生动地反映了傈僳族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历史演变过程。傈僳族是酷爱狩猎的民族,对各种动物的习性都非常熟悉,特别是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傈僳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与山羊结下了不解之缘。

例如:傈僳族用山羊皮制成的羊皮褂,既能保暖,又能遮风挡雨,是傈僳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必备物品。因此,傈僳族人民模拟山羊习性动作而创作成的“阿尺目刮”,舞姿生动形象,情绪欢乐热烈,富于变化,充分表现了傈僳族人民对各种动物的挚爱以及向恶劣的生存环境作艰苦卓绝斗争的乐观向上精神,保留了浑厚古朴的原始艺术风格和特色。

傈僳族先民还通过对大自然长期细致的观察,借助山花开放、蝉鸣鸟啼、草木枯荣、大雪纷飞、叶绿枝添来定季节。

标签:具有艺术价值民族舞蹈
相关资讯阅读

热门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气象常识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