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草并不是一种植物,而是汉中山区流行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形式,山区人民在田间薅草时,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编随情唱。本期汉中文化就为你介绍锣鼓草是怎么消除了劳做的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作为一种汉族民俗舞蹈,锣鼓草在各地内容风格不一,有的只有歌师押仪二人,阵容变换机动灵活,程序内容侧重礼仪。右的则是歌师押仪三人,阵容庞大,演唱前,脱产的歌师立于阵后,手擎大锣,待薅草的人依地形排开后,歌师就着节拍敲上一通。唱词有正本,有即兴创作,正本曲调则有《麻雀闹林》、《野鸡扑》和《牛搔痒》。过去打锣鼓草,要请端公安神,第一支歌叫《立五门》,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壬癸水,北方庚辛金,中央戊已土”。唱罢才人正题。这种锣鼓草,一般在农忙季节才打,特别是耕地多的农户,在薅草、采茶、插秧、养蚕等农活就非打不可。
事前,主家要到邻近农户家中打招呼,也有不请自到的。来人都是好劳力,虽不付工钱,但招待得特别好,除酒肉烟茶之外,还要给歌手预备白糖水,午饭则为固定的风味小吃——甜浆子,农忙季节,锣鼓班子就成了固定组织。班子一般2~3人,一位歌手,一位打锣,一位挎鼓。除专业歌手外,其他愿唱的都可以接唱。歌词内容除历史故事而外,大都是根据当时情景现编的,这样既能指挥赛口,又能督促劳动,鼓舞士气。
锣鼓草的演唱形式不拘一格,有领唱、齐唱、独唱、对唱,无论何种唱法,多是“旧瓶装新酒”。这些被当地誉为“歌把式”的歌手,都是见多识广,才思敏捷之人,出口的词句大都清新活泼,琅琅上口,情绪热烈,妙趣横生,常常牵得满坡歌声满坡笑,劳累疲乏霎时消。
打锣鼓草,主要图快,有的人怕跟不上,就拖着薅锄——路跟着大家跑。总之,锣鼓草是伴随劳动产生、流传的。“文革”期间一度绝迹,近年来随着责任制的落实,山区又兴起“帮工”之风,锣鼓草自然要重振旗鼓,很有“大展雄风”之势。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