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淀才能形成的,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体现。而福建历史上就有着八闽的称呼,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积蕴和海洋文化的浸淘,构建成为现在我们所看见的八闽文化。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福建文化吧!
福建省,简称闽,史称八闽,宋代置“福建路”而得省名。穹起的武夷山脉一片苍翠,秀丽的丹霞地貌给福建山水留下缕缕淡淡的红晕,雄峙于太平洋彼岸,一衣带水于台湾岛。但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闽地学者启沃的丰厚的人文积蕴,门户的敞开又受海洋文化的浸淘,构筑了绚丽多姿的八闽民族民间文化。
妈祖的传奇,客家的故事,惠安女的服饰,畲族女的头缠,神奇的寿山石雕,精美的脱胎漆器,南音、锦歌,闽南语歌谣等等无不传载着福建百姓借助于文化纽带,和谐于自然万物的意愿……
永春纸织画(泉州)
“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永春纸织画创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早在隋末唐初,宫廷艺术与民间编织相结合,诞生了永春纸织画。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好像一个又一个有规律的色块。远看就像是有一层薄薄的纱覆盖在上面,如同仙境,若隐若现。这正是永春纸织画独特的视觉效果。奇特的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以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又为这一民间工艺品增添神秘的色彩。
泉州南音
在被誉为“南音穴”的浮桥镇,笋江月色让人流连忘返,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音人。每当夜晚,人们经常聚集在笋江月色(泉州古城十八景之一)桥头边的榕树下听老人们讲薛仁贵故事、聊斋故事、以及李九我的故事或接官亭的传说,远处不断传来丝丝弦管声。夜深,当人们返家路过霞州巷、祠堂口、和光宫,南音依然阵阵,清音雅乐不绝于耳。浮桥南音之盛,可见一斑。
南音本说“河南话”千年流传的遗韵。宋室南迁,赵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发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中原音乐,还把其家乡话“河洛语”也带至泉州,而且反客为主成为泉州的主流语言与音乐,一直保存至今。
浦城闽派古琴(南平)
恍惚间,规模宏大的“祝家十二琴楼”在浦城拔地而起,大批琴手纷至沓来,只为追随利用一生心血精研古琴30余载,一手创出闽派古琴文化的祝凤喈。耳边,隐约又响起那曲让祝凤喈和闽派古琴声名大噪的《风云际会》,彼时的祝凤喈已步入晚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动乱年代,眼见洋人胡作非为,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受辱,一曲《风云际会》,祝凤喈寄忧愤于琴音。170多年过去,“祝家十二琴楼”已经消失不见,珍贵的琴谱古籍更是早已散落在外,闽派古琴陷入濒危之境。
您可能还喜欢:
迷人的蒙古风情—鄂尔多斯婚礼
蒙古族“男儿三艺”之一的搏克
细腻婉约而又刚柔并济桂剧
鲜明特色的山南门巴戏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