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国际 > 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的白字戏

天气资讯

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的白字戏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中国戏曲可谓名扬世界,最为出名的尤数京剧,各地方也有属于自己的小戏剧,他们由各自的地方特色和地方方言而组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特的中国文化现却濒临无人继承的惨状,想要了解白字戏吗?就跟着小编一起到广东文化里看看吧!

白字戏是流行于广东省汕尾市(海陆丰)地区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白字戏历史悠久,元末明初(或更早些时候)从闽南流入粤东,到了海陆丰,与当地方言、民间艺术结合,遂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海陆丰白字戏。音乐唱腔基本为曲牌联套体,辅以民歌小调。因唱曲多用“啊咿嗳”衬词拉腔,故俗又叫“啊咿嗳”。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音乐等汉族民间艺术,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汕尾市三稀有剧种之一。白字戏曲剧种。

正字戏传入闽南、粤东后,与当地的潮调、泉调及汉族民间艺术相结合,并用方言演唱而逐渐形成。当地称中州官话为“正字”,称本地方言为“白字”,故名白字戏。白字戏原有老白字(闽南地方戏)、潮州白字(今称潮剧)和南下白字没有“啊咿嗳”衬词拉腔,跟(海陆丰白字戏)有所差别。白字戏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两县及惠东、惠来、紫金等县的部分地区。

早年白字戏如与正字戏同地演出,正字戏必居正棚,白字戏居偏棚;如同台演出,则正字戏在前半夜,白字戏在后半夜,称为“半夜反”;民间并有“正字母生白字仔”的谚语。它与梨园戏在剧目、唱腔、语言上颇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潮剧,两者方言不同,唱法不同,从音乐上都有所不同,海陆丰白字戏是用当地的福佬方言(学佬方言演唱),海陆丰地区方言只是跟潮汕方言都是来自闽南系。

2006年5月20日,白字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溯源

广东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正字戏传入闽南、粤东后,与当地的潮调、泉调及汉族民间艺术相结合,并用方言演唱而逐渐形成。当地称中州官话为“正字”,称本地方言为“白字”,故名白字戏。白字戏原有老白字(闽南地方戏)、潮州白字(今称潮剧)和南下白字(海陆丰白字)之分,现为海陆丰白字的专称。流行于广东海丰、陆丰两县及惠东、惠来、紫金等县的部分地区。

早年白字戏如与正字戏同地演出,正字戏必居正棚,白字戏居偏棚;如同台演出,则正字戏在前半夜,白字戏在后半夜,称为“半夜反”;民间并有“正字母生白字仔”的谚语。它与梨园戏在剧目、唱腔、语言上颇多相似之处,特别是潮剧,两者除方言略有差异外,几乎相同,可见白字戏与正字戏、梨园戏和潮剧都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

明末白字戏已经流行。1925年10月,在党人彭湃的领导下,艺人曾成立梨园工会,并作出改良戏剧的决议,编演了《彭素娥》等反封建反压迫的戏和宣传革命的歌谣。现有专业演出团体海丰白字剧团。传统剧目有200余种,文戏多,“全连戏”(整本戏)多。

有大锣戏、小锣戏、民歌戏、反线戏、科白戏之分。

白字戏在粤东地区演出历史久远,而且经常与正字戏同台演出。以前潮州和海陆丰地方俗例迎神赛会,如有几班戏同在一起演出,正字戏居正棚,白字戏居偏棚。还有一种“半夜反”,即上半夜演正字,下半夜演白字。有所谓“正字母生白字仔”的戏谚。

白字戏的开台戏《净棚》、《八仙拜寿》、《仙姬送子》、《跳加官》等,仍以正音演出。这和早期正字白字合班,不无关系。白字戏有“哩”调,有“哩”拉腔,与《金钗记》、《荔镜记》相同。这也是出自南曲。正字、白字两个剧种,有些剧目也是相同的,如《三元记》中“秦雪梅教子”一折,除科白使用方言不同外,词曲俱同。

从历史资料和如今面貌来看,均说明白字戏是在南戏改用方言而歌的泉调、潮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正字戏的很多东西,并进一步与海陆丰地方方言、民情风俗、民间艺术相结合而形成。也有人认为,白字戏源自漳州、潮州流行的竹马戏。

元、明之际,闽南大量移民到海陆丰,他们带来宋代陈淳《上傅寺丞论淫戏》所说淫戏。

宋庆元三年(1197年)漳州有“戏头”“逐家裒敛钱物,豢优人作戏或弄傀儡,筑棚于居民丛萃之地,四通八达之郊,以广会观者;至市廛近地,四门之外,亦争为之,不顾忌。”这种戏随移民传到海陆丰,就有现存的俗称老白字的竹马戏。

标签: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白字
相关资讯阅读

热门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气象常识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