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天气预报 > 国际 > 不可忽略的合肥丧葬习俗

天气资讯

不可忽略的合肥丧葬习俗

更新时间: -0001-11-30 00:00:00

俗语云:“人固有一死。”人死之后,丧葬仪式必不可少。古代帝王驾崩之后,所有的嫔妃都要守孝,而且还有陪葬的习俗。到今日,许多习俗都被摒弃了。但在合肥文化中,还有不可忽略的丧葬习俗。一起来看下吧。

置寿材

旧时,合肥民间俗尚土葬,故人死后必备棺材装殓。棺材,又称寿材,喻老人寿终正寝、享福尽寿之意。尤其是70岁以上的古稀老人去世,不仅被视为寿享天年,而且被视为人生一大喜事,故民间又有将棺材戏称为“嫁妆”的,将古稀老人去世,比作婚嫁,化悲为喜,视为是同样值得庆贺的“白喜事”。因此故,合肥民间有许多家庭,常在老人进入暮年之后,即提前做寿材,此俗一是表达对老人的孝心,让老人对后事放心,二是言此可“冲喜”,得保老人安然无恙,免灾长寿。

棺材的品质,视家庭经济状况而有很大区别。富裕人家,为老者置办的棺材,常取上等质地整木加工,称作“十圆”、“十二圆”等,不仅质优料整材厚,且经油漆加工,外观光泽呈亮,内有细纱布护衬,不渗水不透气。普通家庭往往只能是尽力而为,以有木棺行葬为可,无法豪费。然置办棺材,无论是请木工上门加工,或是于店家订制订购,均不兴讨价还价。因传统道德认为,为老人做寿材敬孝心,不能吝啬,而店家或木作匠人亦通常不随意乱要价,认为不能赚“黑心钱”。棺材,即寿材置办好后,若老人健在,常内作防腐防蛀处理,外覆红绸或红细布,于内屋存放。

报丧

老人断气后,家人要立即通知至亲好友,俗称“报丧”。形式有口头告诉和发讣文告诉。大户或上流社会人家,多张贴讣告或在报上登发讣告,广为告知。欲通告远离他乡的亲人,则借助电话和电报等手段。此俗今仍沿习,做法上大同小异。公职人员去世后,通常由其生前所在单位成立治丧委员会,协办丧葬有关事宜。

吊唁

接丧家报丧后,至亲好友,四邻八舍,纷往吊唁,一是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二是向死者亲属表示慰籍。旧俗,吊唁者多向死者行跪拜或鞠躬、作揖礼。若为父母殁,其孝子则以三磕跪拜礼答谢,媳妇、女儿等人则号啕恸哭。今实行火葬,死者尸体多停放火葬场,丧家多在正屋客厅设灵堂祭悼,前往吊唁者多向死者遗像行鞠躬礼,然后劝慰其家人节哀。若有情礼相送,如挽联、挽幛、纸、香、爆竹、花圈等,应在3日内,即死者出葬或火化前送达。

谢孝

旧时,合肥民间遭遇丧事人家,通常在亡者“五七”之后,由其孝子对前来吊唁的人逐家登门叩拜致谢,俗称“谢孝”。并置办酒席酬谢为丧事出情出力的人,称“献馔”。亡者若在60岁以上,其酒席称作“寿酒”。席间俗尚“偷寿”,即将食用之饭碗“偷回”,主人视而不见。因民间习尚此俗,故有的家庭往往特意备办许多碗盏供“偷”。宴毕,主人还要送每个客人一条白土布大手巾,曰“孝巾”。今合肥民间仍兴谢孝俗。谢孝的做法通常是以信函或在报上登文告等形式鸣谢。

守孝

旧时,合肥民间因崇尚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故家中老人去世后,其孝子贤孙等人,通常要守孝3年,配偶亦同。在此期间,不得穿红戴绿,不得涂脂抹粉戴花,不得举办婚事,春节期间不贴红对联,不外出拜年,读书人则于家中守护庐舍,不外出赶考应试和做官。然在实际做法上,常难免例外,如清末李鸿章,在其父病死家乡之时,先初被清廷以“丁忧”为名排挤回家,后因太平军势大,清军难抵,便又被招回启用,谓之“忠孝难能两全”。此所谓俗尚在人,变通之法也在人也。

标签:不可忽略合肥丧葬习俗
相关资讯阅读

热门天气资讯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气象常识

天气资讯

旅游天气预报

热门城市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