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山路始建于1925年,位于厦门思明区。中山路是厦门街市马路“四纵七横”中的“七横”之一,自开街以来,一直是厦门的商业龙头、经济中心。中山路是厦门目前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那么他又什么特色的文化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六大特色
中山路保存下来的骑楼街道历史文化遗址和闽南街市风情,见证了厦门城市历史发展的过程,留存了城市宝贵的文化记忆。如今的中山路,经过近百年来的培育和打造,已经成为一条历史积淀深厚、经营品类齐全、名店名品云集、人流物流集中的历史文化名街。
(一)文化优势:郁达夫曾住过天仙旅社
厦门城墙,新街礼拜堂,江夏堂……中山路片区保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孕育了众多的厦门文化名人,堪称厦门的文脉。这里还有着名民族英雄陈化成、着名书法家欧阳桢、诗人虞愚、着名书法金石家吕世宜等名人的故居。着名的民盟早期领导人李公朴和作家郁达夫下榻过的天仙旅社。中国科学院前院长卢嘉锡的童年,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中山路不但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而且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歌仔戏、中秋博饼等在中山路都有着悠久不断的传承。
(二)建筑优势:骑楼建筑尽显南洋风情
中山路主要由华侨投资兴建,并由成片的骑楼组成,两旁带着浓郁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映衬着中山路“南洋风情商业街”的雅号。
位于中山路轮渡路口的华侨银行,是当年厦门人与南洋华侨之间血脉紧紧相连的历史见证。南洋风情的骑楼,加上了闽南传统的绿琉璃门楼屋顶,骑楼的门柱上又加上富有中国特色的廻云纹装饰,为中山路骑楼添上了中国气派和闽南色彩。
中西合璧,开放包容,有人说这就是中山路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风貌。
(三)对台优势:台商纷纷开店经营
位于海峡西岸的中山路,与台湾仅一海之隔,联系甚密,渊源深厚,有“中国闽台风情第一街”之称。福建、台湾的各行业众多品牌在这里汇集。众多的闽商、台商在此开店、经营,并经常举办与台湾有关的台湾特色商品展、郑成功文化节风俗展演和歌仔戏、南音等具闽台特色的各项活动,是对台商贸、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
中山路上有古城东路“闽台特色食品街”。3月18日,位于古城东路的“老台南剑狮美食文化园”也正式对外开放,厦门市民能在此零距离感受台南独特的地方文化。
(四)交通优势:地处市中心交通便捷
中山路地处厦门城市中心,在早期,中山路更是厦门城市的代表,当时的厦门就是指中山路周围。
中山路与“海上花园”鼓浪屿遥遥相对,紧邻厦门城市快速干道——环岛路、成功大道,紧挨码头、长途汽车站,就是到到最远的机场也不足30分钟。
(五)环境优势:商业街直通大海
中山路是一条直通大海的商业街。走在街上,便有阵阵海风吹来,让人感觉惬意无比。闲暇之余,你还可走到街尽头的海边,遥望“海上花园”鼓浪屿,听涛声浪曲,观千帆飞渡、万舸迸发。
全国首创,广告采用统一板材和底框,以欧式的铁艺雕花来突出骑楼的优美,实施LED夜景工程,使艺术照明与建筑景观融于一体……近年来中山路的两次大规模改造,既有效地保持了原有商业街的建筑风貌、历史印迹,又进一步突出了厦门的本土文化、南洋文化和闽台文化,提升整体景观的内涵与品位,使中山路成为厦门的一大游览胜地,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六)品牌优势:老字号特产成“金字招牌”
中山路着力找准文化与商贸产业发展的契合点,不断提升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业态,形成高、中、低端业态有机搭配,国际名品、老字号品牌主导的特色商业街区。在短短1200米的中山路上汇集了200多种国际一、二线知名品牌。众多国内知名品牌,也是巧借中山路的人气和影响力,在此设旗舰店,作为其品牌宣传的排头兵。
中山路更是本土品牌的集散地,金鹭首饰、光华药店、好清香大酒楼、黄则和花生汤、佳味再添小吃、叶氏麻糍、大同鸭肉粥等厦门老字号本土特产,成为中山路上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
【结束语】骑楼是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大约在鸦片战争后就传入鼓浪屿和厦门。这种建筑有着浓郁的南洋风情,粉红和乳白是主色调,经过岁月的洗礼,斑驳的墙体与古旧的木窗更为骑楼增添了几分特有的神韵。
壮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壮族文化也因此绚丽多彩。壮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就是平果嘹歌。平果嘹歌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仅是壮族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壮族平果嘹歌特色文化吧。
壮族嘹歌是着名的壮族长篇古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诵后,由壮族文人的加工和删改,用古壮字记录并在格式上作了适当规范的歌谣集。与其他口头传唱的民歌不同,它的内容相对固定,并且全部用古壮字传抄流行,是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历史等方面内容的传统民歌。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县流行的一种歌体的名称。包括三个内容:一为《日歌》,二为《夜歌》,三为《散歌》”(《壮族通史》语)。《嘹歌》——平果县原汁原味的壮族民歌。一片热土,一部古老的民间长歌。
嘹歌的得名,有三个说法。衬词说。唱歌时都用“嘹嘹”的衬词作调子来唱。唱《嘹歌》都是两男对两女,每对都是“一弯一直”(即由一高音一低音组成),一唱一和,交替进行。每一首歌都是男方先开唱。“嘹嘹”之声此起彼落,不绝于耳。久而久之,相约成俗,当地人便把所有用“嘹嘹”衬词作调子来唱的“欢”(山歌)称之为嘹歌。
僚人说。作为民族称谓的“僚”,首先出现在《三国志·蜀志·霍峻传》,也就是说始见于三国之时。系指当时四川南部到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南朝到隋,对两广壮族先民多称为俚、僚或联称俚僚。到了近代,讲得更具体了。宋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说:“僚在右江溪洞之外,俗谓之山僚,依山林而居”。《嘹歌》流行地方的壮族先民无凝就是僚人。“僚”与“嘹”同音,由此而引申为僚人唱的歌,称之为嘹歌。
壮语游玩说。壮语称玩耍、娱乐、野外游玩为“嘹”。而这种“嘹”主要是以“茅骚”为内容的。“茅骚”直译为“男女”,“茅”为小伙子,“骚”为少女。其意与汉语的“挚友”无异,壮族男女结婚前皆时兴处“茅骚”。
以后不断地寻找机会见面,用山歌来表示相思之情,野外游玩用窃窃私语倾诉喜怒哀乐,双方会面时避开众人寻找静寂的地方,情真意切,很是亲近,见面时有如隔三秋之感,分手时有十里相送之嫌,超乎朋友,接近于情人,但切不会做出有悖于社会伦理道德之事,茅骚其实是一种高尚的刻骨铭心的爱,是壮族先民“倚歌择偶”习俗的遗风。《嘹歌》由此而来。
您可能还会喜欢: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
布朗族独特的手工技艺:竹编
布朗族种茶饮茶的传统习俗
与茶密不可分的布朗族文化
伊斯兰教文化在全球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地方适应的过程,所以在宗教文化的呈现上有着各种地方性特点,这些又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怎么变化,都没有脱离伊斯兰教《古兰经》和“圣训”的根本要求。所以穆斯林在葬礼上也严格按照教规进行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伊斯兰教葬礼具有哪些特色吧。
教法规定穆斯林实行土葬。《古兰经》云:“凡有血气者,都要尝死的滋味,我以祸福考验你们,你们只被召归我”。认为穆斯林死亡为一个人最后的必然归宿,是肉体的消失和精神的升华,是人生的复命归真,不是生命的终结。
穆罕默德说;“你们宜速埋亡人,如属幸福者,宜早使其获福,如系不幸者,亦当尽快使其远避火狱之灾。”“如早晨死了,不可停放过午,黄昏死了,不可过夜。”因故滞留不得超过3日。教法规定速葬为“穆斯泰哈布”(即嘉许的行为)。伊斯兰教葬礼三项基本要求是土葬、从速、从俭。教法规定善葬亡人,是活人的善举义务。在亡人待葬期间,不宴客,不服孝,禁止袭用非教法规定的一切习俗。
伊斯兰教殡葬的仪式
一、病人归真前应做的4项事务
1.病人留遗嘱。穆罕默德说:“凡身负重病的穆斯林,只要他还能活两天的时间,就把遗嘱留下来”。病人亡故前,在清醒时应叮嘱家人为自己偿还债务,分配遗产和施舍,请人们原谅过错及讨咐口唤等。病人自己可请阿訇代为念“讨白”,向真主悔罪求得饶恕。
2.病危时依据圣训,守候人要给病人提念“清真言”,务使病人记念真主,勿留恋尘世,切勿强求以防病人因临终痛苦而伤其诚信。
3.诵读《古兰经》“雅辛章”。该章概述伊斯兰教信仰的三大原则,即作证真主,承认先知和信复活日。为临终病人诵读,使其从容死去归主,同时使活人受其教诫和回赐。
4.病人绝气后,脱去衣服,合其双眼,闭其口齿,顺其四肢,整理容发,使亡人面向“克尔白”天房,覆盖白布单。
二、病人去世后应做的4项主要工作
1.准备亡人的殓衣(即克凡)。根据圣训、教法规定,殓衣要用白棉布,不宜用色、丝绸(无白棉布时,妇女可通融使用)。男殓服3件。
2.净礼(俗称“洗埋体”),为亡人冲洗大净。一般由3人操作,其顺序先净下,后洗头部,用白布或棉花沾水擦口齿和鼻孔,以代替漱口,呛鼻,再洗脸和两手至肘,然后以从头至足、先右后左的顺序冲洗全身3遍,擦干后可为亡人涂抹香料,如麝香、樟脑粉、冰片末等,礼浴即成。
3.殡礼。即站“者那则”。教法规定举行殡礼是“副天命”。穆罕默德说:“你们为亡人做礼拜时要竭诚地为他作祈祷”。穆斯林均有参加站“者那则”的义务,尤其亡人的亲属更应参加。凡参加站“者那则”的人,都须沐浴净身、洗衣,其仪不同于拜主,仅有举意、抬手、大赞、不躬、不叩、不跪坐。
4.埋葬。穆斯林都有抬送亡人的传统美德,参加送葬被视为圣行,抬送“埋体”为应尽义务。一般埋葬亡人的坟坑宜深,在中国是南北向,长为6尺,宽3尺,墓深5——6尺,墓坑里再偏穿穴,有的直穿穴,以区别非穆斯林的直坑埋葬。
旅行者中途死于海船上,按规定的仪式举办后,即可投入水中水葬,战争时期穆斯林战士牺牲后,可免去洗礼、穿殓衣等规定,允许着原血衣举行殡礼后埋葬。将亡人置入坟坑时应诵念;“谨奉安拉之名与钦差的圣行”。然后解下亡人的腰带,盖好捕板,坟墓中不准有随葬物品。墓用土筑为长方马背形。禁止以水泥、石灰等物修饰。最后诵读《古兰经》章节,参加者作“读阿”(即祈祷辞),为亡人求赦宥。
中国穆斯林把伊斯兰教葬礼习惯称为清水洗,白布裹,简短殡礼,深土埋葬,简称为洗、穿、站、埋四项副天命。教法规定3日之中,除远来亲友外,不在丧主家中吃饭,以免增加丧家负担。
至于中国穆斯林习惯上在亡人入土前后举行的一系列宗教仪式如点香、传经、诵经,做“都阿”,念“七窍米”、写护心“都阿”,念土块“都阿”、下土经、回头经,过七日、月头、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及生殁之辰等纪念活动,多为亡人亲属对死者表示追思怀念的一种形式,或代亲赎补罪过、祈求真主恕饶人生前过失的一种善良愿望,并非教法规定必须遵守的圣行或义务。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