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以硬科技为主攻方向,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智能化改造,设立硬科技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国家增材制造、分子医学转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光电子超导材料、铝镁合金材料等创新平台。积极开展西安—西咸新区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加快推进落地的知名电商区域总部建设。支持国家级开发区和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开发区代管托管其他开发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广“两国双园”国际产业合作新模式。
2、打造对外交往中心。加快西安浐灞领事馆区建设,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西安设立领事馆、签证中心。强化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峰会、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合作圆桌会、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世界西商大会等载体功能,全方位、深层次推动国际国内交流交往。对标杭州G20峰会,高标准、高起点加快推进西安丝绸之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建设,积极申办2021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持续优化软环境,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吸引各类国际组织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西安。积极用好外交外事资源,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农商银行联盟作用,着力打造“丝绸之路金融品牌”。支持陕汽集团等骨干企业和长安银行、秦农银行、西安银行等地方性金融机构向丝绸之路沿线布局。
3、形成丝绸之路科创中心。对标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吸引海内外顶尖实验室、研究所入驻西安。进一步完善“户籍新政”,出台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医疗、住房、子女就学等一揽子解决方案,吸引高层次人才定居西安。引导产业链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联合攻关,突破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建设。制定西安市军工大型设备设施开放共享目录和管理办法,利用西安科技资源大市场进行开放共享试点。
4、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高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加强遗产保护利用的国际间交流合作,打造历史文化和特色文化街区,讲好西安故事,建设东亚文化之都。借鉴国际一流博物馆建设标准,改造提升现有博物馆,建设“丝绸之路之光”联合博物馆等,打造“博物馆之城”。全面有序开放公共图书馆资源,建立便捷的流通借阅平台,打造书香之城。开展系列名家文化讲坛,复兴一批知名度高的西安老牌文化品牌,营造城市现代文化氛围。建设西安文化产业创投中心、文创产业智库,探索文化金融市场的西安模式,健全要素支撑体系,形成以影视传媒、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深化与热点地区合作,推动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旅游联盟,共同制定行动准则,建设陕西(西安)国际旅游枢纽。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一带一路”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
5、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探索国际铁路联运和海铁联运“一单制”,争取将中欧班列(西安)纳入“安智贸”计划。建设运营好中国(西安)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探索飞机租赁保税试点,积极申报综合口岸试验区。深化与美、欧、日、韩等在高新技术领域、与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和对外开放范围,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制度,开展提升企业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行动。推进陕西电子口岸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动口岸通关一体化建设。逐步提升西安陆港、空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口岸等四大平台功能,加快形成“三港三网”联动发展格局。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
6、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枢纽联通、洲际覆盖、特色鲜明、量质并举”的国际航线网络,尽快开通西安至马德里、洛杉矶等世界主要城市的直航航线,到2020年国际航线数量达到100条,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探索实行部分国家人员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进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西安城际南环线等,规划建设西安东站、新西安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加快西安地铁5号、6号、9号和1号线二期建设,启动大西安城市轨道交通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工作,尽快开工西安地铁8号、14号和1号线三期等。推进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京昆高速涝峪口至蒲城段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与西咸新区交通融合发展,加强富平和阎良的交通联系与路网布局,强化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完善公铁联运功能,建设运营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推动中欧班列加密频次和扩展区域,向西加强国际班列干线网络建设,向东常态化开行连通青岛港等港口的“五定”班列,向南主动融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形成面向欧亚的国际陆路物流枢纽。加快开展中国—中亚跨境路缆建设,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畅通全球的信息枢纽。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