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夏季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除沙漠、极端干旱地区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大约2/3的国土面积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洪涝灾害。有些朋友想了解一下:洪涝后饮用水安全提醒有哪些?洪涝后饮用水安全注意什么?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洪涝后饮用水安全提醒
洪涝
洪涝灾害期间,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源很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污染和工厂化学物质污染,饮用污水,使用污水淘米、洗菜、洗锅碗盆或刷牙、漱口,极易患病或传播疾病及引起化学性急慢性中毒。因此,洪涝灾害地区要特别注意饮用水卫生。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切记不喝生水、浑水。不得不直接从自然水体取水饮用时,建议用明矾和漂白粉等净水剂澄清、消毒,而后至少煮沸5分钟后,才能饮用。
取水点应远离粪便、垃圾、污水。已受污染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以及临时水源,一定要进行澄清、消毒处理。
用洁净容器取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
洪涝图片
洪涝灾害下,应该怎么做
洪涝灾害之下,受灾群众的饮食安全值得关注,要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和加工用水卫生,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食物要烧熟煮透并合理储存。
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和加工用水卫生。洪涝灾害可导致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例如农作物霉变、牲畜疫病或死亡,水和食物可能被致病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农药、兽药、鼠药、化工废物、重金属等)污染,食用此类食物后将影响人体健康,可能引发腹泻、痢疾等,甚至传染性疾病流行。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提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者和消费者务必注意:不要用被洪水淹没、浸泡或已经发霉变质的谷物或其他食物原料加工、生产、制作食品。不出售、不购买、不食用被洪水或雨水浸泡的预包装加工食品。不直接饮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地表水、雨水、洪水。不用洪水洗餐具和冲洗食物。不随意捡拾洪灾水域漂浮物,或洪水冲刷地面后留下的动物尸体或野生植物,包括野菜和野果等。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接触过洪水后要洗手。切配的刀、板和盛装熟食的容器,在使用前要清洗干净,并用滚开的水或蒸煮等方式消毒杀菌。洪涝灾害过后,要及时清除室内外淤泥、垃圾、积水,防止蚊蝇孽生,及时处理动物尸体,保证环境清洁卫生;要及时对食品生产加工的设备、设施、用具和内外环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提倡文明用餐,使用公勺公筷。减少食品浪费。
洪水
食物要烧熟煮透并合理储存。汛期高温、高湿,尽量不要一次采购和储存大量食材,避免长时间储存造成食物腐烂变质。短期存放食物应注意低温、防尘、防蝇虫、防鼠和隔水防潮。如发现食材变味、发黏、发霉等,应及时处理,不要食用。
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存放,少吃冷荤类菜肴,不吃生的动物性食品。洪涝期间,食物不易保存,特别是受灾群众聚集地或参与救灾人员的食堂,要按需加工食物。尽量不要食用剩饭剩菜。如不可避免剩饭剩菜,应及时分类冷藏保存,再次食用时务必彻底加热。此外,此时正值高温季节,煮熟的饭菜放置时间也不要过久。
伏天人体大量出汗,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易出现食欲不振、厌食等。要注意科学饮食,荤素搭配、蔬果兼顾,特别要保证孕妇、少年儿童及老年人的营养摄入。此外,要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如有不适须及时就医。
此外,针对皮肤传染类疾病也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接触水和在水中浸泡,或下水后及时进行冲洗清洁擦拭干净。雨水中的不明病原体可能致敏,甚至导致气血斑、皮疹、湿疹等,在血吸虫流行的地区要格外注意避免钉螺,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血吸虫可引起人、畜、禽得血吸虫病,严重危害健康。如果皮肤已受损,要把受伤的地方清洗干净,尽量保持干燥,及时应用皮肤外用药,防止病原体通过皮肤粘膜侵入人体。
防范聚集性传染。洪水期间,很多时候需要集中避难、集中安置,此时卫生条件有限、人员高度集中,更要注意疫情防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结束,加之洪涝灾害后也有可能发生疫病,要尽可能保证一定社交距离,就餐尽可能分餐,个人物品不要混用,尽可能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等。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