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2、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3、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1、曹魏政权不像汉政权有很长久的历史,有很多贵族势力和广泛的知识分子的支持,但司马昭有自己的算盘,他在为后代留下政治资源,称帝是要冒政治风险的古来称帝失败者太多,刘邦自己也是在楚怀王被项羽杀死后才敢称帝的,开国之君如此司马昭更应小心经营。
2、古来篡位者都是广受诟病的,司马昭为人精明,并且已经加九锡享受皇帝待遇了何必要背此骂名。
3、司马昭政权相对稳固没有必要再以称帝的方式巩固政权整合领导核心。
4、司马昭确实在灭蜀后野心膨胀,但他的寿命短,没有来得及。
司马昭继父兄之业,较重视发展生产,稳定政局,统军用兵亦善筹谋,随情而变,终成代魏大业。
司马昭,司马懿子,初为洛阳典农中郎将,后任散骑常侍。魏正始五年随大将军曹爽攻蜀,受挫之时,劝曹爽急退,奋勇断后,使全军免遭覆没。正始十年,随父及兄司马师发动兵谏,使司马氏得以独专朝政。继升安西将军,屯关中节度诸军,转任安东将军后,镇许昌。三年,督淮北诸军事,率军与司马懿会于项,击平太尉王凌的反叛。次年统军攻吴,失利于东关,被免除侯爵。正元二年,任卫将军,不久司马师病逝,进位大将军兼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并辅政。甘露二年,东征叛将诸葛诞,围攻寿春,次年克城,巩固了国内统治,完成代魏准备。不久封晋公,进位相国。景元三年,根据吴蜀地理形势和蜀汉边疆无备的状况,定下先灭蜀汉再顺江灭吴的战略决策。次年遣将军邓艾、钟会等一举灭蜀。咸熙元年,挟魏帝西屯长安,平息钟会叛乱,不久进爵晋王。次年八月病卒。
司马昭一共有9个儿子,分别是: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城阳哀王司马兆、辽东悼惠王司马定国、广汉殇王司马广德、乐安平王司马鉴、燕王司马机、司马永祚、乐平王司马延祚。关于几人的介绍:
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司马攸,字大猷,小字桃符 。河内郡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次子,晋武帝司马炎同母弟,齐武闵王司马冏的父亲,母文明皇后王元姬,西晋宗室、诸侯王、书法家;司马兆,字千秋,西晋宗室,河内温县人,晋文帝司马昭第三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追封城阳王谥号哀王;司马定国,晋武帝司马炎之弟,年三岁薨。咸宁初年追封为辽东王,谥曰悼惠,以齐王司马攸的长子司马蕤为嗣。司马蕤死后,司马蕤之子司马遵嗣位;司马广德,年二岁薨。咸宁初年追封为广汉王,谥曰殇,以齐王司马攸的第五子司马赞为嗣。
天气预报查询提供全国天气预报,旅游天气预报,国际天气预报,天气资讯 ,天气预报网数据来源中国天气预报网,天气预报查询仅供参考!